日前,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、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多起党员干部违规吃喝、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,违规聚餐饮酒等“涉酒”问题被公开曝光。
酒有着悠久的历史。所谓“无酒不成席”,从惜别友人的送行到鼓舞士气的壮行,从生日聚会的小庆到新婚之日的大庆,酒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。正常的人际交往中,适量饮酒本无可厚非。但当权力与酒水过度交织,便会滋生种种腐败乱象。在古代官场,一些官员借宴饮之名,行受贿之实,在推杯换盏间达成不可告人的权钱交易、权色交易。这种以“酒水”为幌子的腐败行径,不仅侵蚀了国家的根基,也让民众深陷水深火热之中,最终导致一个王朝走向衰败,成为历史的惨痛教训。
时至今日,“酒水”在廉洁问题上的“杀伤力”依然存在,且形式更为隐蔽复杂。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精心策划下,“酒水”被赋予了别样的“深意”,成为了他们围猎党员干部的“温柔陷阱”。他们相信,只要能在酒桌上让党员干部放下戒备、放松原则,后续的利益输送便有了可乘之机。而部分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干部,在美酒佳肴的诱惑下,逐渐迷失了自我,欣然接受这一杯杯暗藏玄机的“酒水”,殊不知,这每一口咽下的酒,都在吞噬着他们的党性、良知和未来。
从诸多曝光的腐败案例来看,“酒水”常常只是冰山一角,其背后牵连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和违法违纪行为。一些党员干部从接受几瓶高档酒水开始,逐渐陷入了贪腐的泥潭无法自拔。他们为了满足自己对物质享受的欲望,利用职务之便为行贿者大开方便之门,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。最终,这些违纪违法行为必然逃不过党纪国法的严惩,曾经在酒桌上的风光无限,换来的是法庭上的痛心忏悔和铁窗内的度日如年,“酒水”带来的短暂欢愉,化作了亲人失望的泪水、自己悔恨的泪水以及党和人民痛心的泪水。
“酒水”变“泪水”的悲剧,根源在于思想防线的崩塌与权力监督的缺失。要避免“酒水”变“泪水”,关键在于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约束。
强教育才能“拒酒”。要强化党性教育,让党员干部在补钙铸魂中筑牢思想根基,深刻认识到廉洁从政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,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。要强化廉政教育,让党员干部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,从思想深处抵制各种诱惑,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“酒水宴请”和“酒水开路”,果断拒绝,做到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。要强化作风教育,让党员干部明白自己的使命与责任,就是为群众办实事,要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,把为民造福放在首位,不把精力放在酒桌上。
强约束才会“惧酒”。要加强纪律约束,必须要有“啃硬骨头”的纠风决心、踏石留印的整治力度,让党员干部心生敬畏,让铁纪“长牙”发威,让“惧酒”成为常态。要加强监督约束,鼓励群众监督、媒体监督,形成全方位、多层次的监督网络,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,“八小时”之外也不例外,确保“酒水”不再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。要加强制度约束,通过制度建设堵塞权力运行漏洞,以制度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,使制度成为党员干部的硬约束,让“酒水腐败”失去生存的土壤。
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,思想堤坝的溃防往往就从小酒杯开始。我们必须高度警惕“酒水”背后的廉洁风险,以坚定的决心、有力的举措,让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回归本位,莫让“酒水”引发的贪腐将个人的前途与命运毁于一旦,让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在廉洁的轨道上稳步前行,而非在悔恨的泪水中痛心疾首。(东湖镇纪委 厉欣林)